
科学是进步的驱动力,但唯有以共享价值为指引、以开放合作为纽带、以服务社会为使命,才能真正释放其力量。2025 年,7月,欧洲主要科研资助与执行机构联盟科学欧洲(Science Europe)发布其《2024年度报告》,全面总结了其在科研文化建设、欧洲科研政策塑造、全球合作与开放科学推动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在气候危机与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该组织以包容、诚信、开放与责任为核心价值,倡导推动欧洲科研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科研政策活动指南》,明确科研机构参与政策制定的核心原则:需有制度授权、专项资源和跨学科协作,以质量、诚信、透明为底色。
推出《支持科研环境多样性实用指南》,建议通过监测潜在偏见、设立专项预算等方式,打造更包容的科研文化。
在第二届Diamond开放获取全球峰会上发表声明,支持无费用出版模式的发展。
发布了研究软件政策建议文件,推动将软件纳入科研成果范畴,完善其治理与评估机制。
为欧盟第 10 框架计划(FP10)提出“10 条关键主张”,强调需保护学术自由、促进国际合作、平衡高低技术成熟度研究的投入。
推动“开放研究欧洲(ORE)”平台建设,目前已有 11 个成员机构承诺参与,目标是打造一个作者与读者均免费的学术出版物仓库。
发布《科研机构环境可持续性框架》,提出 8 大战略目标,涵盖可持续出行、负责任数字化、将环境标准融入科研实践等。
发起“为科学投票”运动,呼吁欧洲议会候选人支持五大承诺:投资科研、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合作公平、推进平等多元、将科学传播融入科研全流程。
欧洲科学协会以“三大战略”为例,推动欧洲科研生态升级:
科研文化不是孤立的改革,而是让开放科学、科研诚信、评估体系、职业发展形成合力。2024 年,其重点包括:
科研评估改革:深度参与“推进科研评估联盟(CoARA)”,推动以质性评估为核心,反对“唯论文”;90% 成员机构参与相关调研,成果用于优化评估实践。
科研诚信:发布《科研诚信立场声明》,强调诚信是健康科研环境的基石,需与开放科学、职业发展等政策联动。
科研职业发展:举办“有吸引力的科研职业”研讨会,聚焦科研人员面临的 job insecurity(职业不稳定)、发展路径有限等问题,计划 2025 年推出具体建议。
欧洲研究区(ERA)建设:推动 ERA 政策议程(2025-2027)纳入“科研诚信统一框架”等关键议题,强调学术自由、科研人员流动、增加研发投入(目标占 GDP 3%)。
国际合作:深化与非洲、中国等地区的平等合作,例如在联合国大会科学峰会上倡导“互惠、信任、包容”的多边合作,推动非洲科研优先级在国际合作中被充分重视。
绿色转型: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官方观察员,参与 COP29;发布科研机构碳排放评估报告,超 80% 成员已在制定减排策略。
人工智能:成立 AI 工作组,探索 AI 在科研评估、管理、传播中的应用边界,强调需平衡技术潜力与伦理、透明度原则。
科学传播:与比利时机构联合举办高层会议,发布战略结论,呼吁将科学传播从“附加项”变为科研项目的“标配”,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与信任。
欧洲科学协会主席 Mari Sundli Tveit 表示:“科研系统不仅要推动知识进步,更要体现我们希望在社会中看到的价值。”2024 年,欧洲科研共同体以合作对抗分裂,以创新应对挑战,以责任守护未来。2025 年,将继续推进 FP10 框架落地、深化绿色科研实践、完善 AI 伦理规范。
新闻内容来自以下网站,不代表GoOA头条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