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7浏览:974次
栏目:[开放科学]

在开放科学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开放研究信息数据源(Open Research Information Data Sources,ORIDS)正在重塑学术研究的格局。2024年4月发布的《巴塞罗那开放研究信息宣言(Barcelona Declaration on Open Research Information)》指出,开放研究信息将成为新的规范。近年来,OpenAlex等开放平台迅速崛起,引起了定量科学研究、研究评估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关注。索邦大学甚至选择不再续订Clarivate文献计量工具的订阅,转而探索以OpenAlex为代表的开放替代方案。莱顿大学科技研究中心(CWTS)也将OpenAlex作为其新推出的“CWTS莱顿排名开放版”的核心数据源。
2025年6月26日,国际计量科学期刊Scientometrics发表了一项题为《学界如何引用开放科研信息数据源?——基于OpenAlex与Microsoft Academic系列的数据综述研究》的论文。该研究系统梳理了全球学术界在开放科学背景下对主要开放科研信息数据源(ORIDS)的引用方式、应用类型与发展动态,为未来科学数据的建设与使用提供了详实的文献图谱和多维分析。
该研究以微软学术系列(Microsoft Academic,MA)和OpenAlex为代表性开放研究信息数据源,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预印本引文索引,通过关键词检索和引文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获得809篇相关文献样本(检索日期:2024年12月12日)。主要发现如下:
研究团队对809篇相关学术论文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出学术界在使用ORIDS时的四类主要方式:
关注数据源本身的研究:探讨OpenAlex和Microsoft Academic的构建背景、功能演进与数据质量,推动开放数据源自身的发展;
基于数据源的方法论研究:开发新的指标、算法或工具,或利用数据源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数据源的实证研究:在科学计量、科研合作、人才流动、开放获取等领域中,利用ORIDS开展实证分析;
基于数据源的综述研究:通过ORIDS检索文献,开展某领域的知识综述,显示其在多学科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其中,方法论研究占比最高(约45%),显示出ORIDS作为样本数据资源的重要角色;而关注数据源本身的研究相对较少(约8%),但在推动数据质量提升方面具有关键意义。
从作者地域分布看,中国和美国在方法与实证研究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中,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在基于ORIDS的实证研究中论文数量居于全球前列,显示出中国科研机构在开放科研数据使用方面的积极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全球南方国家的学者在综述类研究中表现活跃,反映出开放数据源对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支持价值与知识赋能潜力。
聚焦ORIDS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主题:ORIDS介绍、技术探索、数据质量比较与评估、实际应用场景评估。基于ORIDS的研究应用广泛:
方法学研究:构建数据集、开发指标、建立推荐系统等;
实证研究:涵盖科研产出、科学合作、人才流动、引用行为等经典主题,以及开放获取、科学数据等新兴议题;
综述研究:跨越医学、教育、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推动ORIDS发展的不同角色,包括:
倡导者与开发者:如Microsoft Research、OurResearch等机构,为ORIDS建设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专业学者:深度参与数据质量评估与改进,是推动数据源迭代的重要力量;
普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反馈实际问题,有助于识别并推动解决数据缺陷;
政策制定者与资助机构:可通过制度激励与政策引导,推动更广泛的共建共用。
研究呼吁,通过政策引导、激励机制与跨界协作,推动ORIDS实现更高质量、更广范围的建设与使用,以服务全球开放科学目标。为了促进各方参与和协作,需要加强政策指导和监管框架,同时改善激励机制,推动趋势引领实体与更广泛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双向互动。文章特别强调,在数据质量尚不稳定的背景下,学术界有责任在使用中反馈问题、提升透明度,并推动更负责任的科研数据实践。
新闻内容来自以下网站,不代表GoOA头条立场: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192-025-053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