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宣布,从2025年1月1日起,基金会资助的研究将需公开为预印本(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且基金会将不再支付文章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APC)以实现开放获取。此举被认为是减少基金会在APC上的支出,同时确保研究成果可供公众免费阅读。伊利诺伊大学的图书管理员丽莎·辛奇利夫称,盖茨基金会是首个推动预印本公开的主要科学资助方。
尽管都是推动开放获取运动,但是盖茨基金会的政策与传统cOAlition S组织的理念仍然存在差异。差异在于,盖茨基金会的政策中部分规定与Plan S不同,例如允许仅发布预印本。随着APC费用增加,许多专家支持盖茨基金会的决定。乔治亚理工学院的林恩·卡梅林和西蒙弗雷泽大学的胡安·巴勃罗·阿尔佩林指出,停止APC支付向学术界传递了寻找公平替代方式的信号,APC模式对经济困难的研究者不公。然而,有人担心此政策或将影响最终发表的版本是否可以公开获取,同时,一些研究者可能会因此依赖预印本发布。基金会还计划支持“钻石OA”等更公平的模式,并投资新兴的预印本平台。例如VeriXiv,以提高科学验证的标准。尽管如此,部分出版商对这一政策表达了担忧,认为若无替代方案,盖茨资助的研究可能被迫重新回到收费墙背后。
中国学者张智雄、李婕、邵田在《以预印本为中心的盖茨基金会2025 OA政策研究及启示》一文中对该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给出了路径参考。
信息源方面:主要基于盖茨基金会的政策文档、国际学术界对OA(开放获取)模式的反思,以及中国科学院《2023年全球OA期刊与APC监测报告》等材料。研究还参考了布达佩斯OA倡议及OA柏林会议的建议,比较基于APC的OA模式与无APC的学界自治模式的优劣。
研究方法:采用政策分析法和文献综合分析法。
研究过程:通过梳理盖茨基金会和cOAlition S、欧洲研究理事会等主要学术资助组织对OA政策的立场变迁,分析OA模式对学术公平性、出版伦理等方面的影响。
主要结论:
(1)盖茨基金会的政策转向:盖茨基金会发布的《2025开放获取政策》不再支持APC,鼓励受资助的成果通过预印本平台发布,并附加CC-BY 4.0许可协议,保障成果的即时公开和全球共享。
(2)APC模式弊端显现:基于APC的OA模式导致出版费用高昂,部分研究团队认为其影响了学术公平性,并促成了一些“掠夺性期刊”和“论文工厂”现象,影响学术质量。
(3)中国的政策建议:作为全球APC支付大国,中国需深化对OA初衷的理解,建立更透明、可持续的OA资助模式,尤其是在预印本和绿色OA上发力,减少对商业期刊的依赖,推动学术交流自治化。
新闻内容来自以下网站,不代表GoOA头条立场: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0996-8
中文论文:张智雄,李婕,邵田.以预印本为中心的盖茨基金会2025 OA政策研究及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4,35(09):124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