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放科学(Open Science)在全球范围如火如荼地开展。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了《开放科学建议书》,让开放科学成为全球共识。
开放科学的一个目的在于让科学与知识更加开放、透明,也希望推动科学的平等、多样和包容(Equ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vity)。尽管如此,当前开放科学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主要集中于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和研究相对较少。不仅如此,当欧美的研究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基于开放科学理论讨论和制定科研的新标准时,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者可能会面临新的障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成员,对《开放科学建议书》十分支持。不仅有各级政府机会的相关政策,也有中科院院士和相关单位组织会议和发文推动开放科学。例如,中国科学数据银行、Chinaxiv等平台最近来不断发展壮大;杨卫院士等2023年6月发表文章,呼吁把握开放科学的机遇(见下图)。再如,中科院心理所图书馆与各心理学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发表的《开放科学苏州倡议》,推进本领域的开放科学实践。此外,还有像开放科学中文社区(Chinese Open Science Network,COSN)这样推广开放科学理论的草根组织。这些都是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积极实践和尝试。
为回答上述问题,开放科学中文社区(COSN)、GoOA、Chinaxiv、中科院心理所图书馆等多个支持开放科学的单位与组织,联合发起了本次问卷调查(欢迎其他学术公众号的加入,大家一起让这个问卷被更多同行看到!)。本问卷来自对发达国家的相关调查的汇总和改编,以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开放科学实践的现状情况,并为未来的发展和改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最终问卷涉及与开放科学九个方面。
新闻内容来自以下网站,不代表GoOA头条立场:
https://shenzhenshss.au1.qualtrics.com/jfe/form/SV_8ldviuqSXtllUzQ